找藉口比較不費力 

2007010815:04

一群人到朋友家聊天,談到有關室內裝潢的事,聊著聊著,他看著自己家裡的落地窗簾,小聲地對我說:「這個很俗氣對不對?我老早就看它不順眼。」

不隨便批評主人家的東西是做客之道,但既然主人自己提出來了,我也就放膽說話。沒錯,那實在不是一個高雅的窗簾,濃艷俗麗的顏色,與和 式房間搭不上邊,我說,確實是不太好看,可以換一換。

朋友開始數落當初與母親的衝突。當時他母親和他還住在一起,裝潢新家時,她說這種「金光閃閃、瑞氣千條」的窗簾看來比較像有錢人家,他也沒有多做堅持。他說得有點氣惱,我忽然記起,這可不是我第一次 聽他批評家裡俗不可耐的窗簾。

「你住在這裡多久了?」我問。 「十年了,」他想了想說。 「既然如此,這房子只有你一個人住,現在把窗簾換掉,也不算浪費。如果你真的看它不順眼,又每天得看到它,那麼,為什麼不讓自己好受一點?我想,你媽一定寧願你換掉窗簾,也不願意你一看到窗簾就生她的氣吧。」我輕聲回答。

朋友欲言又止,我想,他是想說:「但是……」吧。很多人,為了自己的問題,要求別人給建議,卻又迅速用藉口推翻了別人所有的建議,是這個講求「溝通」的社會最令人頭痛的事情。

我忽然覺得很有趣:他老早過了三十而立的年紀,照心理學家容格的說 法,是「人生快要進入下半段」;他也有相當好的收入,為什麼不肯換掉一個不順眼的東西,做一個小小的、有魄力點的決定呢?還是,這也意味著,他和原生家庭的依附深到連一點小事也無法做主的地步?那麼所謂個人的自信,不過如同水中倒影。

態度的尊敬和觀念的依附是兩回事;依附得太深,有時怨氣也常像長在潮濕石頭上的青苔一樣,與依附成正比,倒真合乎我們古聖先賢的話: 是不為也,非不能也。

找藉口總比動手做不費力,不是嗎?我連帶想起了一位親戚家廁所裡的水龍頭。這些年到他家,總看到他家關不緊的水龍頭一直滴滴答答地漏水,漏掉的水費不知有多少,但老水龍頭就是沒有換過。「哎呀,沒關係,那本來就會漏水,關不緊沒關係……」他總對客人如此解釋道,「當初這房子買來的時候,建商裝的都是便宜貨,唉……」但那房子,已 經是二十年以上的中古屋了。